想知道我們在使用滑鼠操作電腦時作業系統在背後做了什麼事情嗎?
又或者為什麼我們在寫 C 語言時,老師總是會說要盡量避免多餘的 I/O 操作呢?
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在作業系統中得到解答。本篇將針對這個部分探討作業系統的異常與處理。
眼尖的讀者一定會發現: 我在先前的文章已經探討過中斷與異常的議題了,為何本篇又提到了一次?
答: 我們先前是以 RISC-V 處理器的角度去看待中斷以及異常的,而本篇我們針對作業系統端去看待該議題,用不同的角度看同樣的事情時往往會產生新的認知!
在閱讀本篇文章之前,請確保你已經暸解什麼是 User mode 以及 Kernel Mode。
若你還不知道,可以參考【文科生都能懂的小黑馬作業系統教室】(4) (Ch1)特權指令與系統保謢。
在電腦科學中,中斷是指處理器接收到來自硬體或軟體的訊號,提示發生了某個事件,應該被注意,這種情況就稱為中斷。 通常,在接收到來自外圍硬體的非同步訊號,或來自軟體的同步訊號之後,處理器將會進行相應的硬體/軟體處理。發出這樣的訊號稱為進行中斷請求 (IRQ)。
-- wikipedia
考慮到效能問題,在實務上都會有額外的控制器先將中斷的請求做預處理。等到處理完成後,若處理器沒有關閉 Interrupt 的功能,處理器才會真正執行中斷。
而這個特別的控制器就稱為 PIC。一個 PIC 可以處理 8 個輸入中斷,在現今的系統上都會有兩個 PIC 做中斷處理,不過,第二個 PIC 需要接在第一個 PIC 上做分流,所以這樣子做能夠處理 8 + 8 - 1 = 15 個中斷請求,並且中斷請求 (IRQ) 是有優先順序的,IRQ 0 最大,IRQ 15 最小。
筆者已經在 RISC-V::中斷與異常處理 -- 異常篇談過處理器是如何做到拒絕受理中斷請求的,詳情請點開連結並參考 mstatus register 的部分。
此外,若想看更多有關 PIC 的介紹,可以參考 PIC 中斷控制器一文獲得更多資訊。
在先前的 RISC-V::中斷與異常處理 -- 異常篇已經談過異常的種類,本篇我們用作業系統方的角度來看同步異常與異步異常的差別在哪。
我們都知道,異常主要分兩大類:
對作業系統而言,I/O 裝置的中斷請求都可以被歸類在異步異常中,像是使用者在操作滑鼠或是鍵盤時,經由 PIC 處理後便會產生中斷請求。這種由外部產生的中斷我們都可以將其歸類成異步異常。
反之,若是由執行中的 Program 造成的異常中斷,我們可以將其歸類在同步異常中。
比起異步異常,同步異常是比較容易除錯的。我們可以透過處理器內部的暫存器回去查找有問題的指令位址,再根據 offset 推算錯誤的程式並回推起因。
異步異常會經由 PIC 確認後再查詢中斷向量表 (Vector Table),並從記憶體載入相關的 Interrupt Handler 做相對應的處理。
此外,我們可以在 stackoverflow 中的文章知道在 RISC-V 處理器中,中斷處理程序會由 mtvec register 負責紀錄。
根據上圖,我們可以知道 Interrupt response time 是由多個時間組成:
因此,在一個好的作業系統設計中,開發者會盡量壓縮每個 Interrupt 的 Response Time,以確保執行權可以盡快的回到上層的 IRQ 或是 User space 的應用當中。
上面提到: 為了提高系統的效率,中斷程式執行的時間應儘可能的縮短。
我們知道在 CPU 沒有關閉中斷的狀況下,當前執行的中斷或是程序是能夠被優先權更高的中斷給搶斷的,這樣一來,原本的中斷就會等待中斷處理完成才能繼續,進而導致事件的響應速度低落。
為了避免上面的狀況發生,各個作業系統都有不同的解決辦法。其中,Linux 設計了一些機制,值得我們參考。
以網路通訊為例,若我們丟失 TCP 封包,我們需要等待正確的封包再次回傳到電腦中。這段時間可能長達數秒,若我們一直停留在同一個 Interrupt Handler 會造成作業系統的效能低落。反之,若我們長時間不處理也會有封包遺失的風險 (網卡的 Buffer 滿了以後前面的資料被覆蓋掉)。為此,許多作業系統都會將 Interrupt Handler 拆分為兩大塊:
其設計概念是將基本的硬體操作放在 Top Half,等到前半段結束後再接 CPU Interrupt 做 Enable,進入 Bottom Half 的階段,這也代表該階段是能被更高優先權的中斷搶斷的。
剛剛在說明 Interrupt 中的 Processing time 時就有提到:
不過,在這個部分也有可能被其他因素影響,像是: 被其他(權限更高)或是本身 Interrupt 中斷。
所以在計算 Worst case 時也需要考量當前正在處理的所有中斷的時間,因為在 Interrupt 沒有被屏蔽的情況下,更高優先權的中斷將搶占現有中斷的執行權限。
為了避免 stack overflow,IRQ 無法被自己或是權限更低的 IRQ 搶斷,在 IRQ 數量為 15 的系統上,Worst case 就是每個 IRQ 都被較高一級的 IRQ 搶斷,等到最高級的 IRQ 處理完畢後再層層返回並處理較低層級 IRQ 的 bottom half。
補充:
QNX 是搭載在黑莓機上的作業系統,其核心採用 Microkernel 的設計,在其官方提供的規格書中也有提到 Nested Interrupt 的狀況。
在 Linux 作業系統中,使用了三種機制去實現 Bottom Half :
若在多個 Interrupt Handler 以及多個 Daemon Task 中有 Shared-memory,我們就有可能會需要處理同步問題,如果不處理可能會導致記憶體的資料被重複寫入,造成程式結果不符合預期。
筆者列舉了幾個 Case 並提出解決辦法:
- Can do increments and decrements of semaphore value
- Semaphore can be initialized to any value
- Thread blocks if semaphore valu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zero when a decrement is attempted
- As soon as semaphore value is greater than zero, one of the blocked threads wakes up and continues
- no guarantees as to which thread this might be
sem_t semaphore;
int sem_init(sem_t *sem, int pshared, unsigned int value);
int sem_wait(sem_t *sem);
int sem_post(sem_t *sem);
sem_t empty, full;
void producer(char* buf) {
int in = 0;
for(;;) {
sem_wait(&empty);
buf[in] = getChar();
in = (in + 1) % MAX_SIZE;
sem_post(&full);
}
}
void consumer(char* buf) {
int out = 0;
for(;;) {
sem_wait(&full);
useChar(buf[out]);
out = (out + 1) % MAX_SIZE;
sem_post(&empty);
}
}
礙於篇幅問題,無法對並行程式設計做更多的介紹,筆者在這邊整理了一些素材供讀者們參考: